台大商研40週年感言 莫積真 第八屆校友 What? 慶祝商研所成立40週年,要輪到畢業才32年的寫感言? 寫實務經驗,應該請EMBA來寫,沒先念過MBA卻事業有成,經歷應該比我們老MBA的精彩豐富。 寫理論心得,應該請商研畢業的教授們來寫。我們老MBA不念paper、articles都幾十年了,看的書都是營養成分不高的通俗科普,財經,報章雜誌,能說出甚麼見解? 這樣還剩甚麼可以說的?大概就是對商研的感謝,一點點大膽的野人獻曝吧? 那些年我們一起念的教科書,就都一起念了,內容也沒改太多,有甚麼東西彼此不知道?所以想想就歸納幾點書上可能沒有的: 1. 對所學維持一個中心興趣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,這是賈伯斯2005在史丹福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主題,就是對創業成功的堅持不移,呆呆向前衝。 其實這是對興趣的堅持,賈伯斯的興趣就是不斷創新產品引領市場。如果沒有機會創業,那麼就在自己的學業訓練科目裡,持續維持一個中心興趣。 念了商研,這一路走來,商研的訓練有啥幫助?反省了一下,五大功能管理,五大管理功能,還有大學時念的數學、計算機,一路念過的經濟、會計、稅務、心理,哪些幫助我最大? 仔細想想,對我而言,最有興趣、幫助最大的就是計算機在管理上的運用,處理公司事務時,其它的都算輔助性質,都圍繞在計算機這一科。當然這跟個性—心理學上所謂的人格特質,比較有關。順著自己的本性,這樣就算沒有企業經營最重要的人脈錢脈,在漫長的職場人生裡,從事接近興趣的職務,會過得比較愉快。 2. 對MBA學的專業還是要存疑 專業不如機遇,理論不如人心貪得無厭。 MBA學的東西不見得都經得起考驗。企管大師Porter經營的公司會破產,經濟諾貝爾獎得主開的公司也會經不起金融風暴而倒閉,金融海嘯就是財金運用數學模型包裝垃圾資產所引起。連穩健的會計也有出包的時候,像2001安隆案,2012年英國HP併購案。再看80年代美國IBM的轉型,前兩年的Kodak破產,都是因為本業太成功而忽略對產業變化的因應。還有Sony一向孤芳自賞,這幾年也吃足苦頭。 這些公司一定都是招募最優的MBA,也是學習個案,但照樣會對環境適應失敗。大企業這樣,對小企業、個人也一樣。因應之道要穩健但保持彈性。 學管理起碼要求一個backup plan,plan B。這樣當經營環境發生轉變,受到公司經營夥伴牽累,或是個人業務上意外挫折,應該可以不至於一厥不振。 3. 冷靜,低調,尊重對方 就算台大商研畢業,仍然要保持謙虛低調。 講一件32年前的往事,也許記憶不清,故事不盡確實,但一直印象深刻。 當年念商研二年級時,陳定國所長請一位泰國卜蜂集團董事長特助來跟我們座談,也計畫recruit我們。他也有跟政大企研座談。名字早忘了,印象中他毛筆字寫得很漂亮,手寫花式英文字體也很少見。 座談分兩天,第一天聽我們講抱負,專長,一直點頭,很認真都在記筆記。第二天開始,一個一個電爆!缺點、弱點,講得每位參加同學臉色大變,直接就爭辯起來。 據說他是用這種方式評估招募人員,在壓力、不論有理無理批評下的反應。最後他只中意一位外校同學,因為被電的時候一直冷靜點頭,答話保持微笑。 在私人商業機構,少不了不合理的狀況,有時候會受到委屈,這有它的前因後果,不是我們學兩年MBA理論就可以改變。低調多學、維持良好人際關係,才能走得久遠。 4. 結尾感想 最後還要感謝的,就是自己當年從宅宅的清華畢業生,在商研認識了國貿組的老婆,一路平凡走來也30年囉~~
槐園新天地 第九屆校友 吳哲生 緣起 剛從管理學院回來,遂興一想,權綴數語,為臺大商研的四十週年稍留隻字片語,似乎不錯。 結緣臺大商研 臺大商研原址匝植雅槐,現也枝葉茂盛。回想與自1979年起因旁聽課程,遂與臺大商研結緣,真是這輩子極為幸福的一件事! 一則有機會受教於珍貴的名師,確立了自己終身學習的方向,從老師與前輩的典範中,指引成長與發展。 二則結識許多志同道合的前後期學長姐與學弟妹,對於企業或相關組織的脈動,以及社會與全球的發展,因為學長姐與學弟妹亦師亦友的協助,增長不少見識。 三則對管理學與實務的堂奧有更深入的機會探討,逐步形成系統性的了解,確信對自我與組織的發展,管理學與實務是極為重要的「通才教育」(comprehensive education)或「博雅教育」(liberal education)。 四則以TMBA為榮,結交跨校跨領域的朋友,對於在企業或管理志業上的發展,形成極其珍貴的「貴人網絡」,得以相互切磋,彼此扶持。 五則是在1982年,因緣際會地承虞兆中校長的指導下,主辦了【通才教育基礎研習營】,與跨領域的同學結識,並在王師復、楊國樞、李亦園、黃光國、郭博文等等老師的倡導下,展開科際整合的新旅程。 倍感恩情 在臺大商研雖僅短短數年,但是老師們的敬業精神,葆愛同學,無私付出的典範,至今依然令自己懷恩不已!如陳定國老師、許士軍老師、林煜宗老師、張鴻章老師、楊超然老師、李長貴老師、謝安田老師、幸世間老師、邱炳雲老師、趙捷謙老師等等在校及出校後的教誨;即使畢業之後也能有幸得許士軍老師、王志剛老師、魏啟林老師、江炯聰老師、柯承恩老師、洪茂蔚老師、李書行老師等等時賜教益,分享智慧,讓自己的學習天地無限寬廣。再加上其他不論在學校或企業的學長姐與學弟妹,大家彼此珍惜,相互砥礪,真是恩情滿懷! 後起之秀 臺大商研雖然晚政大企研十年,但是我們每年加入來自五湖四海,從千餘人脫穎而出20位以上的優秀同學,以及臺大跨學院跨領域的學習天地,60學分以上的學習機會,越來越多元優秀的師資,以及寬闊的社團、企業、社會團體與研究或計畫機會,當時師兄弟姊妹們可享用的研究室空間雖不大,但是相互切磋、論辯、分享的風氣鼎盛,形成一股欣欣向榮的清新力量,對未來發展的眼界、胸襟與視野,幫助極大,臺大商研的TMBA的確氣勢如虹。 悠遊於自由智慧的殿堂 所裡給我們極大的自由,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背景的夥伴,都可以依據自己的專長與興趣,發展自己的觸角與天地。老師們也鼓勵我們探索新領域,所以像「系統理論」、「方法論」、「科際整合」、「科學哲學」(scientific philosophy)、「典範革命」、「哲學人類學」、「博雅教育」、「易經 尚書與春秋」、「全般系統理論」(general systems theory ; GST)、「發展社會學」、「批判社會學」(critic sociology)、「人格心理學」、「經營法學」(business jurisprudence)、「集團企業與控股公司」(conglomerate and holding company)、「管理思想」等等課題,都有機會與管理正統的課題相互激盪,碰撞出我們進入社會,學習成為「專業經理人」所內蘊的獨特內涵與素養。 通博領導人 很高興知道經過40年的奮鬥,臺大商研已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商研所,而且在師長們與學長姊們共同的努力下,已具備培養各領域「通博領導人」(versatile leader)的良好條件。現在與未來的社會與企業,越來越需要「通博領導人」,就像傑出的交響樂團需要能跨樂器樂系的優秀指揮一般。除了在自己專長的領域繼續一門深入之外,臺大商研提供給我們打開全身三萬六千個毛孔與天線,吸收臺大商研所提供的全球全人的種種智慧,培養自己既專精又通博的全方位「臺大商研基因」(TMBA Meme)。 師友團隊 臺大商研的師長們與學長姊們還鼓勵我們,可以把握任何機會,結交四大洋五大洲志同道合的朋友與可以終身請益的老師,建立一輩子的「師友團隊」(guru-comrade team),形成自己永遠的智囊團與貴人。在校期間的人脈,往往是最珍貴清新,可以超越世俗利害關係的真誠貴人。以臺大商研現有的「全球聯網」,1854位MBA校友,600多位EMBA校友,加上師長們的社會網絡,真是異常豐沛! 華夏經典新藍海 此外,如果我們還有一些心力,臺大商研的師長們與學長姊們還鼓勵我們,撥點時間親近較有Fu的華夏經典,即使如論語等四書也不錯。比如愛新覺羅毓鋆或南懷瑾等前輩的高足們所舉辦的分享活動,我們也許可以藉此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,未來還說不定因此開創新藍海。這個領域的智慧在許多前輩的努力下,我們似乎已經可以跨越數千年,直接與原典作者精神相往返,暢快地享受「尚友古人」那種智慧與實務交流印證的樂趣! 臺大商研的文化基因 臺大商研擁有極為稀有珍貴的文化基因(cultural gene , meme),既有臺大多元豐富的內涵,又有臺大自由學風特有的寬闊與浩瀚,再加上師長與學長姊們的辛勤耕耘與灌溉,已成為全球培育「通博領導人」的重鎮。 再加上傅斯年校長以生命捍衛學術自由,不容世俗利益來掌控臺大的光風霽月情操,留給我們珍貴的臺大文化基因 --- 「敦品勵學•愛國愛人」以及「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」,臺大商研具有頂天立地,得天獨厚的特色。經過金融海嘯以及寶島臺灣近三十年來發展經驗的印證,似乎更加篤定,我們臺大及臺大商研的文化基因,實在是未來企業或組織領導人所綦盼的瑰寶。 全球唯一的珍貴典範 未來如果有機會,將華夏經典、科際整合、博雅教育等的智慧,透過師長與學長姊們的系統化規劃,融合跨領域的談判、協商、經略治理、國學策略領導(Sinology for strategic leadership)等等研習活動或課程,我們臺大商研或許有機會別開生面地獨樹一幟,開創出全球唯一的珍貴典範。 感謝我們所有師長與學長姊們的共同努力下,臺大商研可以成為我們終身學習、精進、成長、發展的智慧與慈愛的母親,所有校友都能從中不斷分享到生命中多元智慧的精華。 新文明的曙光 2012年據說是人類上一個文明的告一段落,我們臺大商研恰在2013年迎接人類新一個文明的曙光,這真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歷史機遇! 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盛行500年後,我們臺大商研似乎也極其有幸參與了新時代商業文明的開創。隨著華夏文明沉寂200年後再度如旭日般東昇,讓猶太人都嘖嘖稱奇的寶島臺灣「專業經理人精神」「企業家精神」,若能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,我們臺大商研或許經過40年的累積與淬煉,似乎隱然略具引領新500年風騷的潛力。 創造價值•貢獻社會•開創未來 很高興這次臺大商研40週年活動中,每一屆都有代表的學長姊蒞臨,這真是全壘打的喜事!再加上EMBA的學長姊,真是難得的歷史性盛事! 祝福我們臺大商研在未來,除了成為全球培育「通博領導人」的首善重鎮之外,還可以在師長與學長姊們的系統化努力下,甚至延續或會通如瑞洋學長、玉山學長、啟惟學長、黃毅學長等等成立整全性校友會組織的理想,結合我們所有師長與學長姊的智慧與心力,成為企業或組織不斷「創造價值•貢獻社會•開創未來」的智慧典範殿堂,為寶島臺灣,華人世界,甚至全球的幸福永續發展,展現耀眼但又謙沖的光芒!
|